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博雅1909”国际地科奥赛 | 专访第十七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总决赛个人赛冠军获得者王翌博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从初中三年级就对地球科学产生浓厚兴趣,并在之后的几年中不断积累相关学科知识的中国国家队成员、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学生王翌博,凭借深厚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综合能力,在第十七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总决赛中发挥出色,获得了个人考试项目冠军的好成绩。

竞赛前:得遇引路人,从此下决心

王翌博与2021年国家队成员张知宇在此次竞赛开幕式上合影

王翌博认为,相比于其他人,自己有着更早的地球科学学科启蒙: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阅读到同校高中部的张知宇学长分享参加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IESO)感想的文章,“深深感受到这一学科的魅力,并开始疯狂地寻找并阅读有关这一学科的书籍”。

凭借这份对地球科学的热爱,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王翌博便参加了全国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他表示,自己在那次比赛中虽然遗憾地止步于全国总决赛,但是经此契机积累的相关知识以及竞赛经验,让他的本次竞赛准备过程更加体系化、规范化:他在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更多学科相关书籍,并广泛参与了学科夏令营、暑期课程举行的野外探索活动,了解了更多有关地球科学学科的专业知识,而这些也为他在这次竞赛中成功进入国家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竞赛中:不断求而索,终得良机遇

成功进入国家队的王翌博,得以在此次竞赛期间尽情地享受与这些同自己一样对地球科学有着强烈兴趣的中外参赛者们交流学习的机会。

国家队集训合影

王翌博认为,比起同行者,中国选手对外国选手而言,有着更多的责任。他介绍说,在与外国选手们前往不同景点的时候,自己会运用已有的相关学科知识对不同景点进行介绍,从而让外国友人们对中国的各个景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们在比赛之余,还自行寻找教室与日本、韩国、芬兰、意大利等国家的同学们打乒乓球,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交流,加深彼此间的了解,我想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小球转动大球’。”

王翌博与参赛队员在ESP活动中合影

王翌博与外国队员在长城合影

对于本次野外考试内容,王翌博表示,野外考试地点门头沟区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地质条件以及细致严谨的安全服务保障让他印象十分深刻,在此进行的野外考察探索更是让他感到新奇甚至震惊:“因为之前我还没经历过系统的野外考察练习,所以此次野外岩石结构构造考察对我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体验,这让我在锻炼野外考察能力的同时,更加认识到在此之前,我对地球科学知识还仅仅停留于书本之间,想要更深层地了解这门学科的知识,还需要更加综合的思维,以及更加深入的野外探索,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

未来时:坚定于热爱,期望有建树

“最近刚刚结束预填志愿,我在五个备选项目中全部选择了和地球科学相关的学科或者专业。”谈起未来的学习规划,王翌博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他也确信自己有将这份热爱坚持下去的勇气。

王翌博获得第十七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个人赛冠军

王翌博表示,在此次竞赛期间,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最高学府的学术魅力,他们态度严谨,对学科的认识十分深刻,我非常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来到北京大学,在地球科学学科领域与这些优秀的人们共事。”